欢迎光临江苏亚立特钢有限公司 走进亚立特钢| 收藏本站| 产品展示|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全国24小时咨询热线
134-0554-5577

新闻中心

Strong technical force, advanc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新闻中心

咨询热线:

134-0554-5577

邮件:874556408@qq.com

电话:0523-83984388

地址:江苏省兴化市沈伦镇工业园区沈北路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离心铸造圆满完成了旗帜45秒片头的拍摄工



  在气势磅礴的背景音乐中,一罐铁水被缓缓吊起、离心铸造倾斜,炽热的铁流以不可阻挡的气势涌进党徽的砂型中,并很快盈满,瞬间,一枚红光耀目的中国党徽和“19212011”的时间刻度展现出来。紧接着,鲜红的“旗帜”二字赫然出现在党徽下方。这是央视近经常播出的一段画面,离心铸造也是为庆祝中国成立90周年、央视即将隆重推出的10集大型文献纪录片《旗帜》的宣传片。画面上那枚发着夺目光芒的党徽是在鞍钢浇铸的。

  今年4月5日,在鞍钢重机冶炼设制造铸造车间,央视《旗帜》摄制组全程拍摄了用近7吨铁水两次浇铸党徽的过程,圆满完成了《旗帜》45秒片头的拍摄工作。

  5月27日下午,鞍钢重机冶炼设制造铸造车间主任徐朝明突然接到长交给他的一项特别任务:央视《讲述》栏目要来采访《旗帜》片头中浇铸党徽的拍摄过程及背后的故事。为了让 《讲述》栏目组人员对浇铸党徽的工艺有一个感性认识,铸造车间要再次浇铸一枚党徽。离心铸造接到任务后,徐朝明马上安排木型工段段长、党员刘克军从电脑中找出党徽的图样。由于是临时性浇铸,他们决定采用泡沫塑料做模型。

  《讲述》栏目组编导王希文又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当时在《旗帜》片头拍摄中浇铸党徽的亲历者走进《讲述》节目,讲述浇铸党徽前后的经历和感想。

  5月28日,虽然是星期六,但鞍钢重机冶炼设制造铸造车间里却是一片繁忙。职工们有的在精心制作砂型,有的在熔炼铁水。央视记者则不停地寻找现场的拍摄角度。

  中午时分,铁水熔炼好了,天车吊着铁水罐来到党徽砂型的上方。铁水罐缓缓倾斜,火红的铁水奔流而下,映红了每个人的脸。不到一分钟,又一枚火红的党徽出现在央视的镜头中。

  虽然这次浇铸党徽的规格比上一次小,但铁水奔流铸成火红党徽的过程仍让央视《讲述》栏目组人员感到震撼。

  5月28日下午2时,《讲述》栏目组人员和徐朝明等5位曾经参加过《旗帜》片头浇铸党徽的人齐聚在重机的会议室里,离心铸造开始做人物专访的准工作。下午4时30分,冶炼设办公室主任曹立军首先“出镜”,讲述了《旗帜》摄制组三次来鞍钢,从实地考察到终拍摄的经过。

  半小时后,铸造车间主任徐朝明坐到了镜头前。他回忆说:“为了拍摄万无一失,我们把生产车间场地清空,用100吨树脂砂做了两个相同的大砂型,而且采用明浇方式浇铸,这种方式以前我们从没尝试过。 ”

  制型段生产段长池佩永是上次浇铸《旗帜》片头中的党徽时离铁水近、时间长的人。离心铸造面对镜头,他说:“当时注意力全在控制浇铸的铁水上,也没理会有多热,后来换工作服时才看到衣服都被烤糊了。 ”

  46岁的李洪权是制型段段长兼党支部书记,他说:“当时为了达到艺术效果,次浇铸时间长达近6分钟,因为铁水流动性变差,没有达到理想要求。大家当时都很着急,我们和摄制组研究后决定浇铸第二枚党徽时提高铁水温度、加快浇铸速度。当时,我心里十分紧张,紧攥着铁水罐手轮,控制着铁水流速,当看到铁水从19212011这几个数字里升上来时,心里才松了一口气。 ”

  后一个走到镜头前的是52岁的动检段段长周凤岐,他的话语中充满激动:“为了提高第二次浇铸的成功率,增强铁水的流动性,我把熔炼的铁水温度从常规的1℃左右调高到1600℃,这是我这个炉的极限了。作为一名老党员,能为庆祝建党90周年做点事,是我兴的事。 ”

  在鞍钢人的全力配合下,离心铸造央视《讲述》栏目组终于圆满完成了任务。鞍钢人的热情和质朴让栏目组人员感慨万分:“鞍钢不愧是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不愧是英模辈出的地方,鞍钢人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让人钦佩。 ”

  编导王希文说,“七一”前夕,随着《旗帜》的播出,他们拍摄的故事也将陆续同全国的电视观众见面。
以上信息由江苏亚立特钢有限公司整理编辑,了解更多离心铸造信息请访问http://www.jsylt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