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江苏亚立特钢有限公司 走进亚立特钢| 收藏本站| 产品展示|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全国24小时咨询热线
134-0554-5577

新闻中心

Strong technical force, advanc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新闻中心

咨询热线:

134-0554-5577

邮件:874556408@qq.com

电话:0523-83984388

地址:江苏省兴化市沈伦镇工业园区沈北路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使中国强离心铸造大强盛



  师昌绪 ●1920年11月出生于河北省徐水县 ●1945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 ●1948年-1955年留学美国,获密苏里大学矿冶硕士、欧特丹大学冶金博士,而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 ●1955年-1985年在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从事高温合金及高合金钢研究,领导研制出我国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等多项成果,并得到推广应用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我想现在的爱国主义和过去的不一样,时代背景变了,但爱国主义的内涵永远不会改变,个人的荣辱系于国之盛衰。”这是此次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双料”院士师昌绪常挂在嘴边的话。这位被誉为我国“材料之父”,且为中国工程院创建者之一的老人曾冲破重重阻力从美国归来,兑现了他“把一切献给祖国”的诺言。 读书 树立救国强国理想 师昌绪读书时正值抗战。随着学校流亡到豫西的他积极参加领导军训和下乡宣传抗日活动。军阀混战、离心铸造七七事变、日寇全面入侵、国内的混乱以及常年流亡后方的生活,让年轻的师昌绪意识到中国必须要强大起来,“使中国强大、强盛,成了一辈子的理想”。 中学毕业后,在实业救国思想的引领下,师昌绪考入了西北工学院矿冶系。在开学典礼上,西北工学院筹委员会委员、原北平大学校长徐诵明鼓励学生们说:“在抗战期间,学府的学生如何救国?不一定非拿枪杆子到前线去才是救国,我们在后方研究科学、增强抗战力量也一样是救国。”校长的这席话,离心铸造让师昌绪立志走上科学救国之路。靠着政府发给的微薄补助,艰苦的大学生活开始了。师昌绪每天二三点起床,然后便在教室认真学习度过一天的时光。他还与几个同学发起建立了金风读书会,常常抽空讨论学术问题。1945年,师昌绪以名的成绩从西北工学院毕业。 写信 为了回到红色中国 后来,离心铸造师昌绪通过考试获得了出国留学的资格。1948年,他登上了开往大洋彼岸的轮船,开始了留学的生活。在美国三个矿业学院之一的密苏里大学矿业学院,勤奋的师昌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便获得硕士学位,接着又在芝加哥附近的欧特丹大学花了两年时间拿到博士学位。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正是朝鲜战争时期,美国下令所有学理工科的中国留学生都不得回国。归国心切的师昌绪试图前往印度、瑞典或巴西,以“曲线回国”的方式回到国内。然而美国移民局堵住了师昌绪的去路:“不管你想到哪儿,只要想离开美国的国境,就认为你要回到红色中国。”无奈,师昌绪只得在麻省理工谋了一份研究助理的工作,白天忙研究,晚上和周末便与留学生们一道琢磨怎样回国。1953年的一次夏令营让回国的事儿有了点眉目,留学生们写了两千多封信,千方百计与祖国取得联系,其中一封信历经磨难终送到了周恩来总理手上,并成为中国政府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抗议美国无理阻挠中国留学生回国的依据,为留学生回国叩开了大门。 不挑 到哪儿都为国出力 回到国内,师昌绪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时任技术科学部主任的严济慈先生找到他说:“你可以去,离心铸造也可以去沈阳,当然从生活条件来讲,应该是比沈阳要好。”但师昌绪觉得应当服从国家分配,不挑地方,便表态:“哪儿都行。”这句话便让师昌绪在沈阳呆了近30年。离心铸造对于师老来说,到哪儿都是为了为国出力。为了提高发动机性能,他担下了研制空心涡轮叶片的任务,在缺乏资料、设简陋、工作与生活都极为艰苦的情况下,成功研制出我国代空心涡轮叶片,使我国航空发动机性能上了一个新台阶。 如今,已年逾九旬的师老依然发奋工作,每周有4天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上班,接待来访、看资料、写论文、作报告,还时常出差、离心铸造应邀作报告,向人们传递他对科学家职责、炎黄子孙使命的理解,用他的爱国热情感染更多的人。师昌绪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对中国作出贡献,这是人生要义。” 实习生 齐旭 综合报道
以上信息由江苏亚立特钢有限公司整理编辑,了解更多离心铸造信息请访问http://www.jsylt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