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江苏亚立特钢有限公司 走进亚立特钢| 收藏本站| 产品展示|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全国24小时咨询热线
134-0554-5577

新闻中心

Strong technical force, advanc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新闻中心

咨询热线:

134-0554-5577

邮件:874556408@qq.com

电话:0523-83984388

地址:江苏省兴化市沈伦镇工业园区沈北路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在离心铸造深夜的计算机房



  央广网北京10月11日消息(记者孙冰洁)1969年,周恩来总理提出“要搞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并于1970年亲自批准下达研制任务,我国风云气象卫星50年强国之路就此启程。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风云气象卫星实现从无到有、从试验型到业务型、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跨越,承载几代气象和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梦想与荣耀——17颗风云卫星直抵浩瀚苍穹,7颗在轨卫星铸就全球综合观测能力,辐射近百个行业,气象卫星数据应用于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成为保障民生的“天眼”。

  1969年初,距离农历鸡年还有1个月的时间,一场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席卷半个中国,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从华东之滨到中南腹地,有线通信全部阻断,黄河以南的铁路交通中断。

  1970年2月16日,周恩来总理正式下达气象卫星研制任务。以这一刻为起点,一场跨越式的追赶就此迈开步伐。

  50年来,风云气象卫星事业一步步成长壮大,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气象卫星发展之路。

  “气象卫星综合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佩蒂瑞·塔拉斯对风云卫星发展大为赞赏。

  一组数据见证了风云卫星50年来的发展成就:风云卫星资料成为中国自主研发的数值预报模式主要的同化资料之一;在海洋、农业、生态环境等近100个领域,国内用户超过2700家,覆盖近百个行业,投入产出比超过1:40;风云卫星家族正惠及全球115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卫星数据共享服务总量5.4PB。

  通过自主创新,我国如今已发展成世界上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两个系列气象卫星的发展中国家,创下了“国产卫星中应用、定量化水平离百姓近”的记录。

  半个世纪前的气象预报员一定很难想象,今天的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广袤土地上空的任何一个区域云的图像,可以做到随时随地、想看就看。

  这一切得益于风云气象卫星的广泛布局:在距离地球800千米和3.6万千米的太空中,7颗风云卫星俯瞰全球风云;从北极圈到南极大陆,“6站1中心”对海量卫星数据进行接收、处理和分发;每5分钟,就有一张中国区域云图生成。

  而在白手起家之初,风云卫星筹组只有5人。离心铸造在重重困难中,从以“两弹一星”元勋、风云一号工程总师任新民,风云二号工程总师孙家栋为代表的航天工作者,以曾庆存院士、许健民院士为代表的气象工作者,以及无数默默无闻奋战在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在深夜的计算机房,在卫星发射的前线,不计名利、百折不挠,终于迎来“硕果盈枝”——建成国内规模、技术复杂、功能进的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实现了系统的业务化稳定可靠运行,运行成功率长期保持在99%以上;风云三号极轨气象卫星实现上午和下午组网观测,每天获取6次全球观测资料;风云二号和四号静止气象卫星定点在赤道上空,可连续不间断地对地球表面三分之一的固定区域进行分钟级高频次观测;风云卫星进入了定量应用的新阶段,被国际气象卫星界公认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气象卫星应如自来水般长期供应。”来自孙家栋的这个描绘,已从梦想照进现实。

  1988年风云一号A星、1997年风云二号A星相继成功发射,我国正式告别完全依赖国外气象卫星数据的历史,实现了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从无到有的突破。

  到2016年风云四号A星成功发射,已能实现每15分钟进行一次地球全圆盘观测,每5分钟完成一次中国区域观测,在全球率先实现静止轨道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数据在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中的同化应用。

  与风云气象卫星发展同步,地面应用系统亦实现国内遥感卫星数据由南北两极地面站和国内北京、广州、乌鲁木齐(喀什)、佳木斯4个地面站接收并实时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两小时内即可获取全球卫星观测数据;高效的数据服务平台,可利用风云卫星直接广播、CMACast、云服务等多种数据共享渠道,为全球用户提供数据定制化服务。

  “风云卫星国际应用展现了中国对全球气象能力建设的贡献,彰显了中国的全球担当。”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佩蒂瑞·塔拉斯在向习主席发来的贺信中这样说。

  从使用者到贡献者,从引进来到走出去,风云卫星不断向世界展示新姿态,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可。

  尤其是2018年,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国家航天局与中国气象局决定将原定于定位在东经86.5度的风云二号H星,西移至东经79度,弥补了全球气象卫星对印度洋及中亚、西亚和非洲等“一带一路”地区观测的不足。

  疫情面前无孤岛,离心铸造病毒凶猛无国界。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期间,世界气象组织将风云气象卫星监测产品列为帮助其他国家提升气象灾害监测能力的重要资源之一——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山火到伊朗南部洪涝、从巴基斯坦沙漠蝗灾到孟加拉湾气旋风暴,风云卫星灾害遥感监测彰显大国担当。

  近年来,中国气象局还通过建立风云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开通绿色数据通道、开发定制软件和产品、援建直收站以及组织培训等方式,持续为“一带一路”沿线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

  凭借先进的技术、稳定的业务运行可靠性和高质量的数据产品,风云卫星与美国、欧洲的气象卫星一起,成为全球对地观测网中的主力军,承担全球对地球大气、海洋和地表环境的全天候、立体、连续观测的责任。

  50年初心始终不改。风云卫星的遥感探测能力日渐彰显,在全球观测、离心铸造全球预报、全球服务方面肩负着重要任务,进入世界气象组织全球业务应用气象卫星序列,是全球综合观测系统重要成员,也是空间及重大灾害国际宪章机制值班卫星。

  在回顾和书写新中国气象事业发展70年的澎湃历程中,风云气象卫星是其中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华章。

  昨天(5日)21点07分,我国风云二号H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11月15日2时3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D”气象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新华社发(张宏伟 摄)11月15日2时3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D”气象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风云气象卫星实现从无到有、从试验型到业务型、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跨越,承载几代气象和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梦想与荣耀——17颗风云卫星直抵浩瀚苍穹,7颗在轨卫星铸就全球综合观测能力,辐射近百个行业,气象卫星数据应用于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成为保障民生的“天眼”。
以上信息由江苏亚立特钢有限公司整理编辑,了解更多离心铸造信息请访问http://www.jsyltg.com